机构入驻
上海居住证积分计算器

上海居住证积分网 > 上海积分资讯 > 正文

人才落户上海又有新政策!这一次抢人,上海绝不手软!

上海积分资讯
  • 2019-09-02
  • 2168 浏览

很多人都说上海落户越来越难,上海居住证积分网觉得啊,要怪还是怪我们没本事,每年落户上海的人辣么多,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都成功申请落户上海,最近上海又出台新的政策了,上海人才落户可谓是如虎添翼。

8月30日上午,上海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

这份“若干意见”包含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等50条具体举措,被媒体称为“力度空前”。

在我眼中,上述“临港50条”更成为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上海不再“陪跑”严格限制人口流入的帝都。

至此,中国“有底气”严格限制增量人口的城市将只剩下一个——北京。

让我们先看看在“临港50条”里,到底有哪些“抢人才、抢人口”的措施:

1、赋予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新片区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

2、对新片区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

3、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4、在新片区实行居住证专项加分政策,拓宽技能人才引进通道,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

5、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新片区提供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外籍毕业生,可直接在新片区工作,在新片区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6、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普通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金的年限,将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7、符合购房条件、在新片区稳定就业且稳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实施限价商品房政策;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公租房使用,10年后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8、对在新片区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降低落户门槛、给予个税优惠,甚至不惜“放松住宅限购”,上海在“人才争夺战”中可谓“下了血本”。

过去几年,上海跟随北京,全面收紧了人口政策。不仅制定了“低天花板”的人口增长政策,还通过企业外迁等方式,纾解已有人口。

比如上海在2017年末通过的“2035年版总体规划”里提出:

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

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而事实上,在2017年末,上海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2418.33万人。如果按照“2035年版总规”,从2018年到2035年的18年里,上海只能增加81.67万人,平均每年只能增长4.5万常住人口。

至于“把建设用地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就更具爆炸性,因为此前上海“2020年版总规”里规定,上海建设用地是3226平方公里。规划时间拉长了15年,但建设用地计划却减少了26平方公里!

上海是一个“令行禁止”的模范城:根据上海的统计公报,上海常住人口在2016年末到2018年末的两年里只增长了4.08万人,完美地实现了上海市控制常住人口增长的目标。

代价是:上海的经济增长也从2017年的增速6.9%,下滑到了2018年的6.6%,直至2019年上半年的5.9%。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显著低于全国增长水平,代表着实体经济的“第二产业”竟然下滑了1.6%。

与此同时,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下滑到了5%,显著低于GDP增速,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平均增速。这意味着,上海经济增长尚未见底。

在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25个城市里,上海201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只比天津略好,排名倒数第二。

而过去几年一直拼命争夺人口的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深圳、广州、郑州、合肥等,无不蒸蒸日上。

很显然,上海经济增长的失速,跟限制人口增长有密切关系(此外就是产业相对老化)。上海本来就是中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户籍人口生育欲望本来就低,又比较严格地限制外来人口流入,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判断一个城市人口到底是增长还是减少,不能只看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因为统计局的人口数据在“非普查年份”里,是抽样调查获得的。小学生人数、幼儿园儿童数,以及居民用水用电数量,是很好的参考指标。

如果用这些指标参考,尤其是从居民用水用电数量看,上海过去两三年的确实现了人口超低增长,甚至疑似下跌。而上海陪跑的“北京”,虽然官方常住人口数据显示“增长被控制住了”,但用水、用电量仍显著增长。

所以,京沪的人口真相或许是这样的:

帝都说:我们一起限制人口增长吧!

魔都说:好呀!

然后,帝都人口仍然增长,魔都真的就不增长了。

接着,魔都经济失速了……

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中心城市,就是因为有巨大的“抽血能力”。抽什么“血”?不外乎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物质等。

京沪“限制人口”的逻辑是:由于出现了堵车、雾霾等“大城市病”,所以要限制人口。把人口“普涨”变成“选人模式”,只要最有价值的人口。

但问题是:谁才是人才呢?只能看学历、职称和年龄。

按照京沪的落户高标准,创业之初的任正非、马化腾、马云等不算人才,很难拿到北京、上海的户口。

正因为门槛太高,上述三个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都没有选择京沪。所以,当北京、上海反思为什么没有产生华为、腾讯、阿里的时候,其实更应该反思一下人口政策。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中国这句古训不是没有道理的。政府拿着“尺子”量出来的人才,十有八九不是真正的人才。

我一直主张中国的城市化要走“大城市化”的道路,而且一直认为北上广深的常住人口都应该搞到4000万(“深圳+东莞”面积只有上海三分之二,实际生活人口可能已经达到3500万了)。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就生活了2300万人口,还保证了一半的土地是生态用地。

北京的面积是深圳的8倍,上海是深圳的3倍多,2500万常住人口不到就开始限制人口,显然有点早了。至于京沪的城市病,通过限制汽车拥有量、提高用车成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完全可以解决。

想想看,如果北京汽车拥有量控制到350万辆、轨道通车里程翻倍,城市交通会好到什么程度。

北京是首都,情况特殊,适当限制人口、纾解非首都功能可以理解。上海其实没有必要“陪跑”,上海市内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很多,比如这次给了重大利好的“临港新片区”就没有什么人气,不增加三五百万人口是发展不起来的。

上海显然意识到了“限制人口增长”的负面效应,开始调整政策。

今天颁布的“临港50条”就是一个重要开端,虽然还比较矜持,仍然限定在“抢人才”,而不是“抢人口”上,但毕竟实现了“大转弯”!

以我的判断,如果上海每年新增人口低于30万,这个城市就缺乏动力,就不足以维持“远东大都市”的地位。现在跃跃欲试想挑战上海地位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深圳,再比如广州和杭州。

上海人或许觉得广州和杭州还是“小兄弟”、差距巨大,但如果广州和杭州都再增加1000万人口,形势就会完全不同。增加1000万人口,对于广州来说也就是20年的事情;对于杭州或许只是25年的事情。20到25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短的瞬间而已。

想想深圳是怎样“逆袭”的吧,而杭州是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像深圳的城市,所以上海真的要有点危机感,有点长远眼光!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